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12名专家“会诊”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铁质文物保护修复
\

\

\

\

\

\

\

  9月18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在威召开“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岛内铁质文物保存状况,现场审阅相关资料,同时听取了岛内现藏出水铁质文物基本情况介绍。

  据了解,岛内现藏铁质文物由国家文物局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两次组织打捞出水,主要以济远舰舰船构件与武器装备等巨型金属器为主,主要包括济远舰前双主炮、大桅、前主锚、吊艇架、系缆桩、锚链、海水淡化蒸汽发生罐、炮弹等铁质文物,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文物藏品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物按用途可分为武器装备类、舰船装置类,除有1件是龙庙嘴炮台出土的炮弹,其余皆为海底打捞出水文物。其中济远舰前双主炮,为德国克虏伯(KRUPP)兵工厂1883年制造,每门重达20多吨,代表了当时海军装备的先进水平,是目前出水吨位最大的舰炮,堪称“镇馆之宝”,荣膺“山东齐鲁瑰宝”称号。这些出水文物对研究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19世纪武器装备、军舰制造以及英国强租威海卫32年(强租刘公岛42年)等具有重要价值。

  为保护这批珍贵文物,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作为主管单位,曾于1989年开展过试验性保护工作,并于1993年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立项“海底出水巨型金属文物除锈保护”课题,对出水文物进行脱盐保护。如今20多年过去了,由于地处海岛,空气湿度大,部分超大型出水文物露天存放等因素,这批海底打捞出水文物又再次出现锈蚀情况,且有加速锈蚀的迹象。

  根据此次专家咨询意见,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将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相关规范要求,立即启动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借鉴国内已有保护修复技术成果,确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工艺措施。前期实施材质、腐蚀产物、病害类型、环境数据等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做好露天展示铁质文物的环境监测,并启动场馆改造以满足保护修复后文物保存环境需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研究员周宝中、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李化元、出土木器漆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吴顺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铁付德、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潘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山东省文物修复中心主任王传昌等12名专家受邀参加咨询会。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郭承宇、刘公岛管委党委副书记张仁波、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长郭阳等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并参加会议。(刘文杰)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