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历史的印迹 | 东泓炮台雄姿依旧
\

编者按
  古人云:“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爱来刘公岛微信公众号推出“历史的印迹”栏目,深入挖掘刘公岛的历史文化资源,带您穿越时光隧道,品读历史,传承奋进。

  第十五期
  东泓炮台雄姿依旧
  作者:郭阳

\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清政府为加强威海卫基地的防御,在威海湾南北两岸及刘公岛上修筑了多座炮台,以保卫威海卫基地的安全。在众多炮台中,东泓炮台规模之大、火炮数量之多、战略位置之重要,皆罕与之匹比。

\


  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最东端,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由北洋海军军事顾问德国人汉纳根设计,1890年建成。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和地下掩体两部分组成。地上炮台设有240毫米口径和120毫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毫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共计14门火炮。其中240毫米口径大炮,为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炮身长840厘米、有效射程达6000米、炮口最大仰角22度、俯角5度、可全周射击,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后膛来复线式大炮。炮台火力可覆盖刘公岛东海面与南北两海口,并与日岛及威海湾南帮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共同封锁威海湾南口。地下掩体依势掘崖筑兵舍20间,通风良好,设计合理,可驻军500人。还设有火药库及弹药库、兵舍、炮台,兵舍、弹药库有坑道相互贯通。坑道为石结构,拱券穹顶,全长430米。士兵经坑道可直达炮台。弹药库与炮台之间有运输弹药的专用通道,弹药可直接提升到炮位。可以看出,整体设计建造的十分严谨,科学而实用,充分考虑到战时炮台隐蔽、安全、便捷的需要。

\
连接东泓与公所后炮台的防护墙

  东泓炮台建成后,由总兵张文宣统率的北洋护军驻守。甲午威海之战中,东泓炮台发挥其优势,协同日岛、南帮炮台,重创日舰多艘,终因被南岸敌炮击毁而弃守。
\

英租时期的东泓炮台兵舍
 
  东泓炮台虽毁于甲午战火,但地下掩体、兵舍等部分依然保存完好,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炮台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炮台遗址管理保护机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经多方论证,按照原炮1:1的比例设计,成功地复制了一门240毫米口径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在原炮位。地下坑道、兵舍及周边环境,按照原始风貌进行全面清理修复,基本恢复了东泓炮台当年规模和风貌。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雄壮的克虏伯大炮的庞大规模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及游客。2018年,建成东泓炮台展馆,供游客参观。

  东泓炮台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近现代海防、北洋海军及甲午战争又一重要的实物例证,成为对广大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长历史知识、海防知识的生动、直观的历史教材。

  来源:《甲午纵横》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