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民族英雄邓世昌:不朽的海魂(上)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在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万里海疆的历次战斗中,表现突出,令人敬佩,特别是在中日甲午黄海大战中,管带“致远”舰,英勇杀敌,壮烈殉国,他的民族气节和英雄事迹永垂青史。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
\

  邓世昌

  勤奋好学 文武双全

  邓世昌,字正卿,原名永昌,1849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海珠区)。他性格内向,刚毅果断,少年时就“留意经世之学”,有远大报国志向。邓世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常随父亲邓焕芬去上海,在黄浦江边,他看到外国舰船在中国海口任意进出,毫无顾忌,慨然叹道“中西互市久远,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扼塞,若我国不以西法训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于是他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投身海军,为中国的海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以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船人才和海军人才。邓世昌当即报名,并顺利“考取入堂肄业”,成为该学堂第一批学生。这时的邓昌世已年满18岁,由于他志向坚定,学习目的明确,所以,“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陈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沈葆桢很看重他的才华与能力,毕业之后,于1871年派他上建威号练船实习航海。巡历南洋各岛后,顺利返航,沈又派他分管建威号兵轮。1874年,沈葆桢奏保奖给邓世昌五品军功,并委以海琛号航运船大副。次年,邓世昌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弋福建沿海。后又调任振威号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号管驾。
\

  邓世昌与致远舰部分官兵合影

  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于1879年调邓世昌到北洋,任飞霆号炮舰管带。

  邓世昌勤奋好学,“西学甚深”。1880年,他随丁汝昌到英国接船时,利用一切机会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状况,大大提高了他的海军业务技术。1887年,中国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艘军舰竣工,邓世昌等被派往欧洲验收舰船并带回国内。在归国航行途中,邓世昌不依赖洋员,全靠自己的指挥能力与真才实学来指挥舰船的操练与航行,每天变换阵形数次,“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计。”这次远航,北洋海军的官兵们增长了见识,经受了锻炼,提高了战斗技能。次年4月,4舰安全驶抵天津大沽。回国后,邓世昌被任命为致远舰管带,以副将补用,又加总兵衔。1891年5月,李鸿章亲临威海卫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管驾致远舰,“使船如使马,鸣炮如镝,无不洞合机宜”。时人说他“精于训练”“治事精勤,或其素癖”。他也因“奉操得力,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
\

  “致远”号防护巡洋舰

  邓世昌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他不但军事技术精,而且藏书也富。“军政有暇,辄披览不倦。学黄山谷书,得其神采”。据传邓氏宗祠里的“龙跃云津凤鸣朝日,桂生高岭莲出绿波”对联,就是他青年时代的手迹。

  保国为民 兵民拥戴

  邓世昌个子不高,但英气勃发。他为人耿直坦诚,素有“忠勇”之称。他热爱祖国,爱护兵民,在历次执行战斗任务中,都能做到“衽席波涛,不避风险”,圆满完成了保卫祖国海疆的任务,每每得到同事和上峰的好评。1875年,邓世昌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恰遇日本派兵三千入侵台湾,他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港口要塞。他管带炮舰加强巡逻,严防密守,为最后粉碎日本占领台湾的侵略阴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国内乱,日本趁机派兵干涉,邓世昌随丁汝昌驾舰东渡援助朝鲜。“世昌彭轮疾驶,迅速异常,迳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舰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日本借机侵占朝鲜的阴谋又遭失败。邓世昌因功“奉旨免补都司,以游击补用,并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1884年,法国海军舰队入侵台湾,攻陷基隆炮台,邓世昌奉命又率舰南下御敌。当时适逢其父病故,他闻知悲痛欲绝,但他强忍悲痛,以国家安危为重,不请假回家守孝,慨然率舰出征。5年之后,他回到广东老家,哭昏在地。邓世昌孝敬父母,珍重亲情,但他在民族与国家大义面前不计一己之亲,把个人情怀更多的系于祖国和人民。
\

  刘公岛上邓世昌与爱犬“太阳”雕像

  爱国必爱民,爱国必爱兵。邓世昌同情人民,关怀士兵“自奉则备极俭约,自请缨以来,与士卒同甘苦”。他对士兵十分爱护,故部下将士无不为之效力。1887年,他从英国驾船回国途中,有一名水手病故,若告知北洋海军总查英人琅威理,必会将其沉于海底。邓世昌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备棺装殓,待靠岸后埋葬,使死者得到陆葬,瞑目九泉,使生者益于节哀,感到宽慰。也是在这次回国途中,舰船行经直布罗陀时,遇到一些被西班牙掠卖到那里的广东华工求见,恳请搭救他们回国。邓世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把这些“食不饱,寒无衣”的劳工带回祖国与家人团聚。

  邓世昌的爱国爱民爱兵之举,深受民兵的拥戴。“自请缨以来,与士卒同甘苦,共命运,因而隶麾下者,均效死力”这是他能够多次胜利完成战斗任务的重要前提。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