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次阅兵

每每萧瑟的冬天来临

总会让人想起1895年的那个冬天

1895年2月17日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清政府彻底丧失了制海权

时间追溯到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次阅兵

这场阅兵发生了哪些事情

又有哪些意义呢

  1894年5月,北洋海军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出海校阅,共有21艘军舰参加。

  在这次大阅中,北洋提督丁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扬威9艘战舰;记名总兵余雄飞率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广东水师主力舰参加;记名提督袁九皋、总兵徐传隆分带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镜清、寰泰、保民、开济6船,共18艘战舰在天津大沽口汇合,随后一起放洋出海。此次阅兵后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次阅兵,成了北洋海军最后一次阅兵。

  以此大阅为窗口,通过几个细节,可以观察北洋海军最后的身影。

邀请国外观礼 潜台词是展示军力

  1894年5月,清廷举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阅兵,汇集了北洋海军、南洋水师、广东水师21艘军舰,整个过程历时21天,创历届之最。

  这次北洋海军大阅中,邀请了俄国、日本、英国、法国四国军舰观礼。其中,日本通过这次大阅,获得诸多关于北洋舰队的情报,这些情报成为日本在两个月后发动甲午战争重要的情报准备。正是如此,在甲午战前,日本参谋本部才表示中国全无准备,作战时机已到。
 

\

  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像。

  如果把水师时期算在内,北洋一共有三次大阅,其中两次明确记载有外国军舰观礼。

  阅兵邀请国外军方观礼甚至参阅,很早就是一项传统,一方面对双方而言这是国际礼仪上的惯例,但另一方面在双方心里都打着心照不宣的小算盘。

  对于主办方而言,邀请国外观礼的潜台词是展示军事实力,用李鸿章后来的话说就是“做猛虎下山之势”,即以舰队的存在威慑对手。而对于观礼方而言,这是公开刺探军事情报的良好时机,能够仔细观察北洋舰队的训练、船只等武备情况。

  第一次大阅在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是唯一一次的亲王阅兵,当时这是北洋水师组建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实兵演习,自然引起列强的高度关注。根据《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记载,当时英国远东舰队10艘舰艇,法国海军6艘军舰在海上观看了演习全过程。

李鸿章的奏折“西人纵观亦皆称羡”

  1891年,是北洋海军成军后的第一次大阅,李鸿章在事后的奏折中有语“西人纵观亦皆称羡”,但未写明具体“西人”为哪些国家。

  在1894年这次大阅中,邀请了俄国(两艘军舰)、日本(一艘军舰)、英国(两艘军舰)、法国(两艘军舰)四国军舰观礼。

  英国、法国当时作为老牌的海上力量型国家,当年英法通过舰队打开中国的门户,在1884年中法还爆发了“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在十八世纪初,俄国也组建了一支舰队开始活跃于远东地区。北洋海军成军后,自然成为俄国严重的潜在对手。

  在这四个国家中,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日本。当时日本一直把北洋海军作为假想敌,并以北洋为参照发展海军。

  在1894年大阅中,日本前来观礼的军舰叫“赤城”号,随舰人员对北洋海军的这次演习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和报告。通过这次演习,赤城号判断了北洋海军的兵力、各个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确认,北洋海军3年来确实没有添置新的军舰,也没有对武器进行更新换代。
 

\

  赤城舰舰长坂元八郎太,黄海海战中被击毙。

  但另一方面,赤城号也注意到,北洋海军的演习效果非常好,打靶、训练已经和西方海军不相上下。

  英国观察员看完北洋舰队的操演后上书海军部,也认为北洋舰队的战力不容小觑。

发动甲午战争 日本有上中下三策

  在大阅结束后的第二天,1894年5月28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给广东提督、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丁汝昌向李瀚章透露了李鸿章在阅兵前的要求:当全队由沽至旅而湾,演阵打靶,其时英、法、俄、倭各有兵轮睨视其旁,相帅意恐稍涉疏解,不足以警众目。差幸将士就平日所学,殚精竭虑,俱能灵捷有准。

  日本摸清了北洋海军的底,但同时李鸿章的威慑战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直到甲午战前,日本对北洋海军都是有些忌惮的。
 

\

  甲午战后,被日军俘虏后的镇远舰在旅顺船坞里修理,其舰首铁锚清晰可见。

  当日本准备发动甲午战争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为此制定了上中下三策,这三策全部是围绕海军来的:如海战大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则长驱直入,在华北平原与清军决战,最后进入北京,占领整个中国;如海战胜负未决,日本陆军则固守平壤,舰队维护海峡的制海权,从事陆军增遣队的运输工作;如日本舰队大败,陆军则全部撤离朝鲜,海军守卫沿海,反击清军在北洋水师配合下的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登陆。

  从日本方面的反应看,李鸿章的威慑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两个月后的甲午海战中,赤城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中被打得最惨的一艘日舰。中弹31发,死11人,伤17人。舰长坂元八郎太被击毙。
 

\

  黄海海战中,日舰赤城舰被北洋海军重创。舰长被击毙,桅杆被打断,图为甲午战后所拍。

盛况之下 难掩败落之象

  1894年5月,作为当时的国家海军,北洋海军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出海校阅。

  此次阅兵后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次阅兵,成了北洋海军最后一次阅兵。

  一时间,渤海湾内龙旗猎猎,“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李鸿章语)

  在英人约翰·濮兰德所著《李鸿章传》中,对此描述称“李鸿章每三年检阅一次海防,其最后一次带着胜利进军的神气。他的毕生事业摆开在一切人面前,让大家欣赏:他的要塞和学校,铁路和船坞,船和炮,都粉饰油漆得焕然一新。礼炮齐鸣,龙旗招展,向他的来和去致敬。”
 

\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对于这次大阅,李鸿章的态度也颇值得思量。

  当时汇集了大清几乎所有海上力量这次大阅,盛况之下,难掩败落之象。在大阅结束后的第三天,1894年5月29日,李鸿章将此次阅兵的《校阅海军事竣折》上呈皇帝和太后后,并得到褒奖。

  在奏折中,李鸿章在详细描述大阅过程和表彰将士外,还表达了内心的三个隐忧,其中之一: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舰详加查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又甚。即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也。

  李鸿章在这段论述之前,还引用了醇亲王奕譞的一封奏疏内容,称醇亲王一再强调添置船艇、慎固陆防、推广学堂这三件事,这是相当精准的判断,“实为不刊之论”。奕譞是李鸿章在清廷的支持者,而这封奏疏是其在1886年巡阅北洋水师上奏的。

  1891年,醇亲王奕譞去世后,李鸿章在朝廷最高决策层中失去了能真正理解并支持他建设的海军人。当年6月1日,户部上奏酌拟筹饷办法折,建议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二年,所省价银解部充饷。

  在这次大阅之后,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当时李鸿章的这一隐忧,恰恰在后来被称为北洋海军战败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国平
  来源:封面新闻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