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职工风采
三十年的梦
\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作为景区对外开放三十年的亲历者,参观完景区成果展,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思绪的潮水放纵地奔流……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一幕一幕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如同做了一场梦。

  三十年前,朝气蓬勃的我考入刚刚建馆的甲午战争博物馆,带着行李,乘坐一只木头小船,在风浪中漂曳了近半个小时来到这既陌生又熟悉的刘公岛。陌生是因为从来没有来过,熟悉是因为她就在威海湾内,中国第一支海军就诞生在这里。当我驻足岛上,映入眼帘的是荒凉的沙滩,破旧的海草房,崎岖狭窄的一条土路和破乱不堪的文物遗址,一切都是那么荒芜、满目疮痍。这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如今的刘公岛,山更绿了,树更茂了,水更蓝了,路变宽了,花更艳了,环境更美了,各种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由过去的一条土路变成了现在以丁公路、邓公路、环岛路等三条主路为支撑和多条辅路构成了岛上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人们不仅可以参观历史文化景观,还可以欣赏后山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

  三十年前的刘公岛,“四不通”,即:不通电,不通水,没有对外畅通的电信设施和交通设施。每当夜幕降临,眺望近在咫尺的威海市里灯火通明,而刘公岛却是漆黑一片。娱乐室内放着一台24英寸的大彩电就是看不了,要想学习,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进行。吃水只能靠部队的供水船从岛外运送,或者是走五里多路到刘公岛东面的“甜水仓”挑水吃,洗澡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有点奢侈。进了岛里,就如同与世隔绝,没有电话,与家中联系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而且岛上的邮电所每周只发放一次。刚刚开放的刘公岛,交通十分不便,游客很少,拉送游客的船只是木头做的小船,一次只能运送20多人,抗风能力很差,遇到大风天、大雪天,连续5、6天不通航是常有的事。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刘公岛人最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职工家属到了预产期,急需送往岛外医院,那天风很大,只好请驻岛部队派船,等部队请示、备航,已经过去了2、3个小时,把孕妇接到船上后,在海上行驶了不久,孕妇就临产了,生了个男孩,总算母子平安。为了感谢人民军队,给孩子起名“军海”。

  如今的刘公岛,铺设了一条中国最长的海底地下自来水管道,水通了。人们终于喝上了干净清凉的淡水。铺设了一条长2000多米的海底电缆,刘公岛成为“不夜之岛”。通讯设施畅通无阻,国际国内可以直达。交通运输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木头船变成了铁壳豪华旅游观光船,设施齐全,载客量大,抗风能力高,美观、安全、舒适,既运送游客,又方便岛上居民出行。

  三十年前的刘公岛,人们可以参观的景点只有北洋海军提督署。如今的刘公岛已发展成为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历史、英租历史、刘公传说、海岛自然生态等四大文化为主线,开辟了二十多个旅游景点,发展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海防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三十年前的刘公岛,正如清朝诗人王兰生所描绘的一样,“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鸡犬声相闻,比邻共昏晓。”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如今的刘公岛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三十年的的梦想,终于有了欣慰的收获。而这个梦才刚刚开始,刘公岛人不会停下脚步,我们已经绘就了下一个刘公岛30年的梦想,甚至更长远的梦……

  祝好梦成真!

上一篇:再回首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