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海军的由来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北洋海军的主力舰队及管带
舰名 | 舰种 | 排水 (吨) |
马力 (匹) |
航速 (节) |
火炮 (门) |
鱼雷 (具) |
乘员(人) | 管带 | 制造地 | 下水(年) |
定远 | 铁甲舰 | 7335 | 6200 | 14.5 | 22 | 3 | 331 | 刘步蟾 | 德国 | 1882 |
镇远 | 铁甲舰 | 7335 | 6200 | 15.4 | 22 | 3 | 331 | 林泰曾 | 德国 | 1882 |
来远 | 巡洋舰 | 2900 | 4400 | 14 | 16 | 2 | 202 | 邱宝仁 | 德国 | 1887 |
经远 | 巡洋舰 | 2900 | 4400 | 16 | 14 | 4 | 202 | 林永升 | 德国 | 1887 |
致远 | 巡洋舰 | 2300 | 7500 | 18 | 23 | 4 | 202 | 邓世昌 | 英国 | 1886 |
靖远 | 巡洋舰 | 2300 | 7500 | 18 | 23 | 4 | 202 | 叶祖珪 | 英国 | 1886 |
济远 | 巡洋舰 | 2300 | 2800 | 16.5 | 11 | 4 | 204 | 方伯谦 | 德国 | 1883 |
平远 | 近海防御铁甲舰 | 2100 | 2400 | 11 | 11 | 1 | 145 | 李和 | 福建 | 1889 |
超勇 | 巡洋舰 | 1350 | 2400 | 16 | 18 | 3 | 135 | 黄建勋 | 英国 | 1881 |
扬威 | 巡洋舰 | 1350 | 2400 | 16 | 18 | 3 | 135 | 林履中 | 英国 | 1881 |
镇东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5 | 英国 | 1879 | |
镇西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4 | 英国 | 1879 | |
镇南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4 | 蓝建枢 | 英国 | 1879 |
镇北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5 | 吕文经 | 英国 | 1879 |
镇中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5 | 林文彬 | 英国 | 1881 |
镇边 | 炮舰 | 430 | 350 | 10 | 3 | - | 54 | 英国 | 1881 |

北洋海军的军旗纹
清朝时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军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军旗、国旗的质地、章色。黄龙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四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