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湾内距离刘公岛南2海里处,有一座不太现眼的小岛凸出海面,它就是日岛。据记载日岛原为露出海面的一片礁石,远远望去,好似衣裳漂浮海中,因而古称“衣岛”。改作日岛大致是因在市区向东海湾远眺,它恰处东方日出方位,再加上威海方言中的“衣”与“日”两字同音,由此经民间口头相传,在清初便改称演变成日岛。
日岛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岛岸线不足千米,在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到岛周围的一片浅滩。尽管面积小,依然草木繁茂,海鸥翔集。据传春秋两季,在小岛上赶海的人常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因而日岛的海市奇观在旧威海时就被誉为八景之一,且载入史册。清代在福建做巡抚的威海人王士任曾描写日岛海市:“东溟遥望白云封,幻出奇观千万重。才见冠裳皆列象,俄惊楼阁已无踪。”乾隆年版的威海志也有“在刘公岛之南,一撮如缶,浮于中洋,为卫治印星,春夏常有海市见其上”的记载,细致描写了日岛海市的奇妙景象,道出了日岛的基本特征。其中“为卫治印星”的记载,从命理神学的角度定义了日岛与威海卫命运、命局的相关联系。
日岛修筑炮台
1888年清政府创建北洋海军,在威海湾沿岸和刘公岛上部署炮台多所,日岛因其位置特殊更受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注意。在勘察各口岸海防奏折中他特意提到在日岛修建铁甲炮台一座,并曾亲自乘小轮勘视炮台基址。北洋海军从海湾南岸载来砂石将其加高,筑成一个近圆形人造岛屿,并在岛上修筑地阱炮台,远远望去,如同天然形成。到北洋海军成军时,刘公岛,海湾的南北两岸的军事设施日趋完备,日岛也成为较为重要的一座海上堡垒。
日岛炮台基本呈圆形,高出海平面约14米,整体筑有炮位、掩体、火药库、护坡墙等。炮位有两个大地阱,设置英国阿姆斯特朗厂制造的200毫米口径地阱炮两门。另外岛上还有口径120毫米平射炮两门,口径65毫米平射炮4门。在李鸿章奏校阅海军事折中称:“臣等于十七日至黄岛,次日至日岛实验地阱大炮,于隔海里外置靶,一击而中,瞬息升降,灵准非常。比较旅顺,威海,大连三处十七年以后接办各二,臣等周历履勘,工程柄极精坚,布置更臻完密。”此时的清廷也为威海卫沿海布有此坚强防御壁垒而深感海疆之安宁。
守岛士兵激战8天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在甲午战争中,日军占领了威海卫以及海湾南北两岸的诸多炮台后,以海军舰艇部队为主,在陆军部队的配合下,对刘公岛及港内的北洋舰队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刘公岛保卫战中,日岛炮台始终是日军进攻的重点之一,因而战斗打的格外激烈,它好像一扇海上门户耸立在万顷碧波之中,与刘公岛上其他炮台遥遥相应,成为反击日舰的主力炮台,在甲午战争中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日军官事后在日记中说:“命中极精确,无数炮弹飞来,在诸战舰前后左右坠落”,“此役,敌炮台颇能战,以8门大炮抵抗我舰队20余只,运转巧妙,猛射我各舰。”
日本舰队一路追击北洋舰队之鱼雷舰队,另一路则向日岛炮台的清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丁汝昌把守卫日岛炮台的重任交给了萨镇兵。日岛炮台在萨镇兵的带领下用仅有的8门火炮抵抗住了整个日本舰队25只舰数百门速射炮的轮番围攻。守岛士兵激战8天,击退日军海陆军多次进攻,使日军未能向威海湾越进一步。
尽管威海卫保卫战是有备而战,但此时的北洋舰队与日军力量相差悬殊。经过殊死搏斗,日岛炮台本身的损失也较为严重,已经到炮不能用,弹药全无的境地。但萨镇冰依旧孤军驻守,直到丁汝昌下令放弃这座失去作用的炮台,才率领守军撤回刘公岛。
甲午虽败,但日岛炮台却不辱使命,守卫日岛炮台的30多名士兵奋勇抵抗,把炮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基本完好的遗迹
在威海湾沿岸和刘公岛,像日岛这样的炮台一共二十多处,作为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一部分,深为保护单位所重视,目前这些遗址有的保护基本完好,有的还在做抢救性工作。它们历经时光更迭,在风雨中延续至今日,每一处都有着壮烈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处都说明着这里曾经是海疆重地。
妥善保护好这些遗址,就是保护威海的人文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国家的门户,这里曾经洒满爱国将士的鲜血,这里也曾经有着中华民族的创痛和疤痕。
日岛炮台遗址在1988年就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二十八处甲午战争遗迹之一。因为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原因,笔者曾经多次上日岛勘察和测绘,每一次踏上这百年前的甲午古战场,都会让人心情沉重起来。
日岛炮台弹药库在战争时就损毁,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炮台正大门在战后因年久而逐渐坍塌,但整体看炮台还比较完整。
日岛炮台连接炮位和弹药库的隧道较为完整,石岛红铺砌的通道留下了斑驳的历史印痕。炮台东墙面向着大海矗立着,虽然有些萧条衰败,但外壁至今看上去依然牢不可破。沿岸沙石随着海浪不断的翻滚,炮位里的杂草也年复一年的繁衍着。
时光伴随着海风不断消逝,让这座海上炮台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但它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在刘公岛保卫战中,日岛发挥出了它全部的作用,这壮烈使得它至今散发出凝重的气息,在小岛的上空仿佛仍然回荡着杀敌勇士的呼喊和隆隆炮声。
甲午战争之后日岛炮台几乎废弃,在英国强租威海卫期间也未得到利用。
作为后来人,不能忘记了伤痛,当以历史为鉴,让人记住这些古战场,记住那些为捍卫国家而浴血奋战的将士,因为他们勇猛激战打尽最后一发炮弹,他们把最后一滴热血洒向炮台,让后人永远敬慕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