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甲午战争
南帮炮台的巨变

    以今天威海经技区新船重工厂内,已变成"南天一柱"的赵北嘴炮台为基点,循海岸线,向西约3公里到威洋石油码头,再向西约1.5公里抵华能威海电厂1、2号机组。再从"南天一柱"向南,循柏油路1公里到杨枫岭炮台遗址,由此折向正西,翻过一道山脊,约两公里的山路,是所谓摩天岭炮台。
    如此方圆9公里的丛山峻岭,是1895年1月30日晨至2月11日下午甲午威海之战的主战场。当年,这9平方公里的丛山峻岭之间,布列着3座海路炮台、2座陆路炮台以及数座临时炮台,统称南帮炮台,至少装备16门15到28cm口径克虏伯火炮,小口径野战炮仅杨枫岭附近就有16门。1895年1月30日晨到晌午后,貌似强大的南帮炮台群一朝沦入日本山东作战军之手。
    骨牌效应由此引发,北帮祭祀台等炮台被清军自行炸毁,环卫北洋海军刘公岛基地的"双拳"皆失,也由此拉开了长达50年的民族大悲剧。

"旧影新照·寻找甲午国耻的历史底片"系列报道之三
南帮炮台有巨变
高洪超 蔡润连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为拱卫刘公岛基地,大清帝国开始环绕威海湾南北海岸线,构筑陆地炮台,其中在威海湾南岸,从今天海埠村北的娘娘庙由西向东,在今华能威海电厂1、2号机组之间,威洋石油码头东侧,修筑了龙庙嘴、鹿角嘴炮台。两台到1890年时完工。此后,刘公岛基地的海防线从蛰居湾内向外推移约3公里,增筑了体量更大的赵北嘴炮台,到1891年4月海军二次大检阅时也已竣工。
    南帮三台面朝大海,装备15到28cm大口径要塞炮九门,但这些炮全是半周转轨式,射界受限,自身后路难顾。对此,南帮炮台总工、德国人汉纳根也承认。为弥补缺陷,在今天百尺所村西南150米处,清军又修筑了杨枫岭炮台,在村北修筑了所城北炮台,分别备炮4、3门,遮护海防三台后路,到1894年5月海军三次大阅时也已竣工。此后不久,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压力之下,这个防御体系被重新检视,清军又赶筑了杨枫岭副炮台以及摩天岭、小莲子顶等多座临时炮台,拉上了7.5或8厘米的小口径行营炮。  
    如今,海边三炮台原址由东向西,布列着船厂、石油专用码头和发电厂。龙庙嘴炮台已于1991年遭破坏,消失在华能电厂高大轰鸣的机组之下。新船重工院内,挖掘机的啃咬之下,原本东西绵延数百米的"秃子头"已变成"南天一柱",当年这里是南帮土工规模最大、火力最强,战斗位置最前出的赵北嘴炮台,装备有口径28cm克虏伯要塞炮两门,在整个威海基地炮台群中,这是独一无二,此外还有三门24cm口径要塞炮。
    如今,南帮炮台群中,唯有"摩天岭"、鹿角嘴、杨枫岭炮台尚有遗迹可寻。
    摩天岭炮台玄机多  
    3月22日下午,穿过松、柞以及荆棘交集的树林,记者找到摩天岭炮台。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椭圆平面,四周有连绵的高突。长着碗口粗的松树、半人多高的荒草,靠东一侧有一座石岛红大理石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山头东缘有5座凹凸相连的高墩,一人多高,自北向南,联袂排列,下为岩石,上培厚土,南面有两个凸土墩,但相对较矮。整个山头平面东西长约60步,南北约56步。炮台之外,一道深约两米、宽约6米的壕沟环绕东、南两个坡面,西、北两面则是陡峭的土坡,尤以北坡最险且长。炮台东北平面,一道缓坡下切,绕过北一高墩,伸向炮台外。7个一人高的护墩,东5南2,这个格局与老照片"摩天岭炮台"的布局完全一致,在"摩天岭2"中,有一道自炮台作业平面下切的缓坡,也有7个凹凸相连的墩台。


摩天岭炮台





摩天岭炮台新照

    站在摩天岭炮台上,向西俯视,视野越过小莲子顶,可看到龙庙嘴炮台;向北看,鹿角嘴炮台一目了然;向东北看,若无今天的松林,当地村民说可以看到赵北嘴炮台;向正东,则可看到杨枫岭炮台。值得说明的是,站在摩天岭炮台上,被看到的四座炮台都是其最薄弱的后路。
    1895年1月30日早晨7时30分许,日军第6师团以步、炮协同,首先攻击摩天岭,可谓机关算尽,日本山东作战军也由此拿到了打开威海防卫格局的"钥匙"。先从南坡攻击摩天岭,首先是这里兵弱炮小,最主要的是周边炮台难以支援。海边三台炮只能向海防御,北洋舰队更看不到这里,东边的杨枫岭炮台可以支援,但中间隔着一道山岭,除非攻至山顶近处,否则,在山下行军、强攻,杨枫岭炮台看都看不到。而一旦攻近山顶,杨枫岭炮台发炮支援都要小心翼翼,稍有失准,就会打到自己人。若依靠自身防守,行营炮又无法打到山脚。
    甲午战前,驻守南帮炮台的巩军有4个营,战争爆发后,又从鲁西南的济宁、曹县一带临时招募两营,其中一营就驻摩天岭,营官是周家恩。新募军一般战斗力较差,但30日摩天岭战争中却打得值得称道。1958年5月,甲午历史研究者戚其章采集甲午口述史时,海埠村84岁的农民邵启元、百尺所村79岁的木匠谢增等人异口同声地赞许周家恩。摩天岭战斗发生时,百尺所村村民往东跑到皂埠村北避难,谢增是年16岁,摩天岭上的战斗是他亲眼所见。摩天岭炮台失守后,周家恩负重伤,有村民称他一路向西南爬行,最后因流血过多,昏迷冻死在壁子村西北的山夼里,这个距离至少3千米,凤林集农民王振俭等人凑钱买了一口棺材,装殓了他。
    甲午威海卫之战,摩天岭战斗最先打响,规模不大,却在甲午战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这里击毙了日军第6师团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大寺安纯少将。当时,为庆祝胜利,他站在炮台上让记者拍照"耍酷",来远舰210毫米主炮发威,一弹炸响后,弹片纷飞,大寺倒下。
    此次威海实地作战,是大寺安纯个人"成长"须经历的"基层实践锻炼"。他此前任日军第1师团参谋长,辅助师团长山地元治在旅大一带作战,是旅顺大屠杀的元凶。1894年11月29日升少将,随后调任第6师团第11旅团旅团长,成为一方军事主管。大寺是甲午一役中被击毙的最高阶日军官,如今他那左胸口被弹片击穿的军装还供奉在靖国神社。
    "摩天岭炮台"一词最早见诸日军参谋本部1904-1907年出版的《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后被大陆学者翻译转用,但周围百尺所、所前庄村民都认定这个山顶叫"烟墩"、"五个顶",真正的摩天岭是与它逶迤相连的东北山头。这个命名与所谓"9.18事变"、"七.七事变"一样,异曲同工,隐藏着一个模糊真相的历史话语权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改过来?
    鹿角嘴炮台"击垮"丁汝昌
    今天,在威洋石油码头东侧,一片油绿的黑松簇集于一座东西展开、前出洋面的山包,这是鹿角嘴炮台遗址,当年这里装备4门24cm口径大炮。摩天岭、龙庙嘴炮台后失陷,龙庙嘴炮台轰塌其护墙,日军蜂拥而入,几天后,他们利用这里的大炮重创北洋海军残存的主力舰靖远,由此引发了靖远、定远自毁的连锁反应。
    日军占领鹿角嘴炮台后,立即利用原来的大炮轰击日岛和刘公岛东泓炮台。这个场景被躲在南面大莲子顶东坡上的日军参谋本部陆地测量班拍摄下来,留下了一张旧影。旧影日文原说明:"我占领之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炮台及陆上我军向敌日岛、刘公岛东南尖炮台及军舰炮击光景"。这张照片摄于1895年1月30日即炮台被占当日。其下小字还有说明,"正面远山是刘公岛,其中央位置三隆起中,中顶是信号台,右顶是电灯台。最右边白烟是敌东南尖炮台的炮烟,其左下方两个水烟柱是我鹿角嘴炮台发炮的弹着点,其左方白烟是日岛炮台的炮烟,此左方发炮的军舰是定远號,其左方可能是济远号(?),日岛右方斜入海中上浮的线影是防材,其下方海滨土工建筑是我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其左方大屋舍是水雷营"。这证明鹿角嘴炮台失陷当天,日军立即启用这里的24cm口径大炮,根本无需维修。


      我占领之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炮台及陆上我军向敌日岛、刘公岛东南尖炮台及军舰炮击光景

 "我占领之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炮台及陆上我军向敌日岛、刘公岛东南尖炮台及军舰炮击光景"新照
    但这个关于水雷营的说明是错误的。1964年10月21日,海埠村干部64岁的邵景翰向戚其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南口的铁链木排是从刘公岛到日岛,又从日岛到鹿角嘴"。同村村民邵景翰的父亲邵承露在水雷营当学生,父亲常对他谈甲午旧事。包括邵景翰在内,海埠村村民说水雷营就在龙庙嘴炮台西坡。可见,从日岛到南帮炮台,那道原木、钢索防材与锚定水雷防线是分开的。
    也是在这一天的炮击中,北洋海军定远舰发射的305mm口径炮弹直接命中鹿角嘴炮台东第2门大炮,当场击断炮身管,时在当天下午3时30分许。这有14天后即二月十三日陆地测量班拍摄的"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炮台全部(佔领后)景况"佐证。   


     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炮台全部(佔领后)景况

    这张旧影中,自东向西有4个炮位,其中,东数第2炮位看不到大炮身管,其他3个炮位都有,日文说明是"第二炮车僃砲为敵弹摧折砲身"。一颗炮弹砸断另一门大炮的身管,在追求"精确打击"的今天,也足以引起震撼。为此,2月13日陆地测量班为这门大炮拍了"右侧後面圖"、"右侧前面图"两张特写。


右侧後面圖


右侧前面图

    "右侧後面圖"有小字说明,"一月三十日午后约三时三十分,敌舰定远号发射弹丸命中砲身中央,为之毁折"。"右侧前面图"说明也是"时在一月三十日午后约三时半敌舰定远号发射炮弹,砲身中央被毁折,其重心失衡以致砲身直立,用链锁和索縄系壓闭锁机,保持砲身水平"。
    11天后,在2月24日,陆地测量班又到鹿角嘴炮台拍摄了一张,名为"我军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砲台内一门僃砲(左翼)被破坏状况",这门炮的炮管滚落在炮位边沿,应是最西边那门炮。战斗早在12日实际结束,参考1月30日东第2门大炮被击断身管的记录来分析,鹿角嘴炮台到战争结束时还有2门炮被日军利用。


                "我军威海卫港东岸鹿角嘴砲台内一门僃砲(左翼)被破坏状况"

    这两门24cm口径大炮最终成了北洋海军的"灾星"。2月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抢滩后,丁汝昌移驻靖远号。2月9日晨,日舰天龙、大和、武藏、海门、葛城等由南向北鱼贯驶近刘公岛,然后整队右回转,利用舷侧火力,炮击东泓炮台。丁汝昌闻警,率靖远、平远驶至日岛北,以日岛为遮蔽,试图与东泓炮台形成交叉火力,阻击日舰。
    炮击进行到上午9时18分许,来自鹿角嘴炮台的两颗24cm口径炮弹连接击中靖远,击穿上甲板,下切船舱,最后在舰首右侧水线下撕开两个大洞。靖远掉头回航刘公岛,企图抢滩,但航速越快,海水涌入越快,靖远舰首越来越低,舰体整体右倾。虽然关闭了前部受损舱室水密门,但16分钟后,靖远舰首彻底没入海面,丁汝昌、叶祖珪被救上蚊子炮舰。击沉靖远,日本联合舰队全队退回阴山口锚地。至此,不算此前重伤的镇远,北洋海军只剩下了平远、广丙、济远三主力舰。
    连锁反应由两发炮弹引发,丁汝昌下达了炸毁"定远"的命令,个中原由至今耐人寻味。"定远"是北洋海军的象征,也是大清国之重器。此前抢滩之举,丁汝昌有择机抢修的打算,说明他内心尚存一丝战胜的把握,但鹿角嘴炮台这一炮击沉靖远,也彻底击垮了丁汝昌。
    9日下午,北洋海军实施了甲午战争期间唯一一次成功的鱼雷攻击。广丙舰管带程璧光受命,用舰首14英寸(即305mm)鱼雷击毁了曾并肩奋战的兄弟舰靖远。随后,广丙又驶近定远,在其中部动力舱位置装入158公斤炸药,下午3时15分许,随着撕钢裂铁的一声巨响,定远7200多吨的庞大舰体颤抖了一下,硝烟散去,舰体中部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可以说,鹿角嘴这两门炮不仅击沉了靖远,也彻底击穿了丁汝昌固守刘公岛、等候援军的内心底线。
    一个特洛伊木马式的反击
    传说至今的历史喟叹中,却有一个"特洛伊木马"式的传奇故事,至今在海埠一带居民中流传。鹿角嘴炮台失陷后,炮台地洞里藏了几个清兵,当天夜里,他们杀掉炮台兵舍内的日本兵,成功撤走。这个"特洛伊木马"式的反击,于1964年10月21日被海埠村64岁的村民邵景翰证实,那是他本家哥景伦的亲历。
    邵景伦外号"毛二子",时在鹿角嘴炮台当兵。初五日,炮台守兵大部阵亡、逃散,邵景伦和几个兵躲在炮台洞里,等到半夜,他们爬出来,摸着鬼子砍死了10几个。惊醒的鬼子大叫大嚷,乱放枪,他们才撤离炮台。邵景伦下撤时,腿中枪,回到村里。日本兵顺血迹来找,村民把他藏在地瓜蔓子里,才躲了过去。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