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英租历史
褪尽浮华的刘公岛英租建筑
  \

  英租时期遗留在刘公岛上的建筑屋顶烟囱别具特色(记者 刘德成 摄)

        \

  刘公岛上的欧式风格建筑,如今成了旅游观光的名胜古迹。(记者 刘德成 摄)

        \

  英租时期的康来饭店,如今是海军驻岛某部的办公大楼。(记者 刘德成 摄)

        \

  刘公岛上英国人建立的教堂(蔡润连 摄)

        \

  刘公岛上英国人建的别墅(蔡润连 摄)

        \

  刘公岛上的蒸馏塔(记者 耿楠 摄)

  1898年5月24日,正巧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日,中午时分,英国接管威海卫的仪式在刘公岛上举行。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向女王致意的礼炮声和奏乐声在岛上回响,全副武装的英国水兵在司令官耐皮尔指挥下登陆,“水仙花”号舰长金霍尔上校宣读占领宣言。于是,288平方英里的威海卫变成女王帝国的一部分……

  ——转自杨机臣《拯救威海的记忆》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屈辱和浮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仍有很多带有浓厚英式风格的建筑掩映于繁华的威海现代化建筑中,而在刘公岛上,这些建筑尤其集中。不久前,记者专门来到刘公岛,在刘公岛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探访岛上英租时期的遗存建筑。

  因英军和英国侨民而兴盛的刘公岛英式建筑

  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条约,于1898年从日军手里接管了威海卫,对威海卫开始了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1930年10月,英国政府被迫向中国交还了威海卫,却又继续强租刘公岛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

  在英国人对威海卫进行殖民统治的前十年间,为了制衡盘踞在中国东北三省的俄国军事势力,保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英国人视威海卫为一处军事战略要地,大量修建军事设施。1904年至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以后,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基本解除,于是刘公岛作为一处疗养胜地的价值便凸现出来。在英国人占领威海卫及刘公岛的中后期,他们将这里辟建成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度假和疗养胜地,每年有大批英国海军官兵及其家属前来休憩度假。因此,既有英国军方在此大兴土木,也有世界各地的商贾达官贵人在此经商、购地和置业,刘公岛上的英式建筑是42年殖民历史的见证和产物。

  英租初期,刘公岛是作为海军基地来建设规划的,英军在岛上修建了大批的炮台、兵营、码头、医院等军事防御设施。后来,根据威海卫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才把刘公岛当作避暑疗养和远东地区英军的补给基地。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舰全部调往欧洲战场之外,每年夏季都有大批的舰艇来刘公岛停泊。为了满足英国海军疗养的需要,殖民政府、军方和欧洲商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岛内建起了各种生活娱乐设施。

  此外,在英租期间,威海卫还出现了大批的英国商人和洋行,随着洋行的进入,旅游业在威海卫迅速兴起,威海卫成为在华欧洲人有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英国殖民政府的报告中称:威海卫的气候无与伦比,是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区,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一切有利条件,也是全联合王国最适合建疗养院的地方。这也带动了威海卫宾馆业的发展,现保存完好的有康来饭店、英国海军中国舰队司令避暑官邸,还有非常繁华的商业街,如以八国联军总司令的名字命名的西摩尔街等。刘公岛上英租时期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康来饭店、西摩尔街、德思垂共济会会馆、医官长官邸、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官邸、邦格楼、蒸馏塔等。

  医官长官邸是刘公岛英军最高长官——医官长的官邸。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当时在刘公岛上设独立的行政区,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医官长,负责岛上军事统筹、卫生、医疗等事务。

  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官邸,一向是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每年夏天必选的避暑胜地。多任英国海军高官都曾在此居住。

  西摩尔街两侧多是英、日、韩、美等国商人在岛上开设的各式洋货店。其建筑面积达1921平方米,建于1898年,现保存完好。西摩尔街当初一直是刘公岛上的商业中心。这条街道上的洋货店有许多门前出厦并有走廊的“邦格楼”。这些邦格楼多为英国康来洋行投资修建的,部分用作公务,部分用作来刘公岛度假的游客出租。目前岛上尚存类似的建筑数十座。

  岛上还有现存最大的英式公用建筑——蒸馏塔,其用途是淡化海水。

  英式建筑的本地特色

  英租时期的官用建筑,无论从外观还是结构,都体现了最普通的欧式建筑的特点,但在局部的设计上,汲取了威海民居的特点,如高檐青瓦,挑角脊顶,屋檐上雕飞禽走兽,天窗的中式格棂等。如始建于1902年的华勇营(又称北大营),相邻的正华务司署等,都体现了这样的建筑特点,这与几任行政长官都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有关。例如英租威海卫最后一任行政长官,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他酷爱中国文化,还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在威海卫长达16年的时间里,庄士敦一直着力推动当时在威海卫建设的一些英式建筑结合中国特色。而记者在刘公岛上看到,目前岛上现存的许多建筑也都带有鲜明的中式风格。例如刘公岛上很多英式建筑斜坡屋顶上,都带有一个四方的大烟囱。对古典建筑颇有研究的山大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怡说,正规的欧洲建筑中,极少有这样带一个大烟囱的式样。但这种建筑式样在威海等中国北方民居中却非常常见。而英租建筑中设立这样的大烟囱,以及种种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建筑元素,体现了刘公岛英租建筑独特的建筑特色。

  康来饭店:刘公岛英式建筑缩影

  康来饭店是刘公岛上现存最大的欧式建筑群,由英商邓肯·克拉克投资建造。康来饭店占地1.4公顷,建筑面积3287平方米,建于1898年,是外商第一个来威海卫投资的开发项目,其豪华程度和规格在当时远东地区首屈一指,堪与当今五星级饭店媲美。

  提起康来饭店,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始人邓肯·克拉克。邓肯·克拉克,1856年生于苏格兰,早期来中国先后在上海海关和芝罘海关供职,英租威海卫之后,辞职举家迁移威海卫经商。他经营的康来洋行,当时是威海卫最大的军需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

  1930年,邓肯·克拉克年迈回国,爱德华港一侧的国王饭店和刘公岛的康来饭店分别由其两个儿子D·克拉克和张·克拉克经营。1938年3月日本军队占领威海卫,两个儿子舍弃饭店相继回国,国王饭店1945年被撤退时的日军用炮火炸毁,而刘公岛上的康来饭店至今保存完好。

  目前居住在伦敦西北工业重镇考文垂的D·克拉克儿子———邓·克拉克回忆:父亲1967患偏瘫症,卧床7年,1974年去世时,他还对儿子讲述了一些威海卫的事,每次都录音以示珍重。打开录音机之后,首先传来D·克拉克的一口地道的威海方言:“中国太好了,威海卫太好了,我真想那儿……”

  虽然当年的人物早已作古,但刘公岛上的英租建筑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依然静默地矗立于刘公岛上,见证着国家和民族曾经的风雨沧桑和今日的繁荣安宁。(□本报记者 耿楠 通讯员 岳丹)

上一篇:第一页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