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刘公岛之声
《刘公岛之声》第183期
\

  日前,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易名的《甲午战争研究》与读者见面,较之《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甲午战争研究》页码增多了、内容丰富了。这份以甲午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刊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甲午战争博物院重视学术研究的生动注脚。

  甲午战争博物院学术研究从零起点,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基本实现“建成北洋海军、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的学术研究中心”的奋斗目标。

  搭建平台,学术研究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甲午战争博物院的前身)于1985年接管北洋海军提督署时,工作人员只有4名,专业研究人才极其短缺,再加上家底很薄,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开展。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他们并没有单纯地等靠要,而是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随着接管的区域越来越多,征集的文物以及文献资料日渐丰富,他们逐渐找到了一条开展学术研究的路子,那便是借“智”兴业,即借助研究甲午战争等方面的科研院所、专业学会以及专家学者的“智”,充分利用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独有的文化遗产,开展学术研究。

  引“智”,自然需要载体。召开学术研讨会便是很好的载体。

  1990年10月,“全国甲午战争史研讨会暨山东省甲午战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威海召开。这是继1989年举行论证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陈列展览规划总体方案的学术研讨会后,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与第一次相比,这次学术研讨会层次高了、规模也大了。

  1994年,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这一年,甲午战争博物馆又相继参与举办了“甲午战争百年祭研讨会”和“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还参加了在威海举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此后,甲午战争博物馆又相继参与举办了“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学术研讨会”“纪念北洋海军成军110周年暨北洋海军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北洋海军与近代海防教育学术研讨会”“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洋海军成军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2014年9月17日,威海,由甲午战争博物院协办的“甲午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举行。这一天也是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发生120周年。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对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甲午战争前后的国际关系、马关条约谈判、东亚海权问题、中日海军战略、历史人物研究以及与甲午战争史相关的其他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这次研讨会,是在威海举办的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甲午战争学术研讨会,也是甲午战争博物院参与筹备的层次最高的学术研讨会。”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王记华说。

  30年来,甲午战争博物院与有关单位联手,举办了各类学术研讨会数十次,通过举办研讨会,学术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参加研究的学术力量也越来越强大。

  开展学术研究,还要有相应的机构。为此,在举办学术研讨会的同时,他们还着手建立研究机构。

  1992年,山东社科院将甲午战争研究中心设在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中心定期召开会议,探讨研究课题,部署研究任务,学术研究开展得红红火火。

  1996年,省历史学会以甲午战争博物馆为挂靠单位,成立了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此后,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开展广泛的交流,传递学术研究信息,举办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

  3年后,“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在甲午战争博物馆挂牌成立,这是甲午战争博物馆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的结晶,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科研基地。

  筑巢引凤。有了这些平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走进刘公岛进行学术研究。

  不仅如此,他们还聘请多位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和客座研究员,与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密切联系,及时将甲午战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到自身学术研究等相关业务中,这有力地推动了他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搭建平台的作用日益明显,甲午战争博物院的学术研究工作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遨游史海,学术研究累累硕果香飘四海

  用心浇灌的学术研究之花,必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2004年8月,在甲午战争爆发110周年之际,《勿忘甲午》丛书出版,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丛书一套9册,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北洋海军建军、海防建设与甲午战争及其前后有关的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这是甲午战争博物馆的一套重要学术论著。

  丛书吸纳了以往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当时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大特点,便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尊重历史和客观事实。比如对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他虽然在海军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能够团结年轻的海军将领,扬海军军威,并在甲午战争中不畏强敌,尽职尽责,值得肯定。

  《勿忘甲午》丛书的推出,既是对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史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又是把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史研究推向普及的一次大胆尝试。已故著名学者戚其章先生认为,该丛书乃甲午战争研究中前所未有的一部力作。

  除了《勿忘甲午》丛书外,30年来,甲午战争博物院还编著或参与编著了其他论著。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论著索引》于1994年出版,其收入了1894—1993年国内正式出版或发表的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著作目录、报刊、论文篇目等。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于1995年出版,其介绍了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概况等。

  《丁汝昌集》于1997年出版,其收集了丁汝昌函稿394件、相关电稿以及“丁汝昌年谱”等。

  《甲午风云——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于1998年出版,其介绍了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等。

  《北洋海军研究》于1999年出版,其收入了甲午战争博物馆举办的多次专题研讨会重要论文40篇。

  《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于2001年出版,其收入了甲午战争博物馆举办的专题研讨会重要论文38篇;这一年,《北洋海军与刘公岛》也顺利出版,其介绍了北洋海军兴衰过程、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文物遗址和甲午战争博物馆馆藏等。

  《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于2006年出版,其收入了“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是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史研究结出的又一硕果。

  《北洋海军新探——北洋海军成军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12年出版,其收入论文46篇,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北洋海军热点问题,用军事科学技术解读海战历史,对传统课题进行再探讨。

  此外,他们还依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将研究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成果和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发表新挖掘史料和新学术成果的重要阵地、研究和交流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史的学术高地。

  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度,还培养壮大了甲午战争博物院的学术研究力量,有力地提升了甲午战争博物院的文化与学术品位,也为其建成北洋海军、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的学术研究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旅游热线:0631-5287807
  • 网友投稿
    在线客服 官方微博
    游客建议 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威海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190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

     
    联系地址: 威海市海滨北路101-2号(威海二中老校区北邻)
    景区服务电话:0631-5287807 技术支持与保障:0631-5819091